4月25日至26日,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、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“2025年(第二届)山东省高校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论坛”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。来自山东省内30余所开设数字经济本科专业、数字经济专业硕士点的近百位高校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数字经济教育创新、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。财税金融学院副院长郭宁、数字经济教研室主任任晓洁参加了此次论坛。
开幕式上,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平在致辞中指出,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,高校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,构建“经济学+数字技术+产业实践”的复合型“新文科”人才培养体系。新道科技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张春光在致辞中表示,企业深度参与教育体系建设是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关键,用友新道将通过“数智赋能”计划,为高校提供课程开发、实践平台、师资培训等全链条支持,助力山东省数字经济教育生态建设。
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淑琴以“能力导向,多维协同”为主题,分享了学校数字经济方向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。她指出,通过“跨学科课程+跨学科研究+跨学科教学”的三维课程体系建设,可培养学生的数字经济创新研究能力和产业洞察力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严兵围绕“数字经济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”展开论述。他指出,南开大学通过“贯通式课程体系+跨学科导师组+国际化科研训练”模式,构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全周期培养路径,“数字经济前沿问题研究”课程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授课,强化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三希、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崔宝敏、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韩文龙也分别作了主旨报告。
4月26日,论坛特别设置“数字化能力提升赋能工作坊”,聚焦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李建文老师以“数智人才培养驱动的《大数据分析及应用》课程设计”为例,阐述了如何通过“项目制学习+企业数据案例”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孔建宁老师以经济类专业的《深度学习》课程建设为例,解析在AI时代,如何将硬核技术与经济学理论融合。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马宁老师分享了《数字经济专业综合实验》课程建设经验,强调实验教学需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,如结合学校农学特色,模拟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决策场景,将畜牧行业全产业链的数据和案例搬进课堂。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韩振提出,应加强数据科学智慧课程建设,通过“数据采集-清洗-分析-可视化”全流程训练,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。
此次论坛为山东省高校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,促进了高校间数字经济领域研究成果的分享和合作,未来,各方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、跨学科融合,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,携手打造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高地,为山东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。
文字:任晓洁 通讯员:张芳 审核:丛建阁